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10月21日上午,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会主题沙龙之一——人类想象力与青年科普科幻创作报告会在成都科幻馆木星厅举行。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南方科技大学科学与人类想象力研究中心主任、著名科幻作家吴岩,科幻作家甘本祓,川渝优秀青年科幻作家罗琳、程婧波,四川省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首届科幻银河奖得主吴显奎发表了主旨演讲。此外,“四川科普科幻青年之星千人培训计划”优秀学员进行了创作经验交流。
报告会从科幻文化与科学研究关联维度,探讨人类想象力与科技创新的深度融通,激发跨学科探索人类想象力的诸多可能性以及科幻设定所呈现的多样性,引导公众对未来科学趋势的思考与把握,进一步营造成都作为中国科幻之都探索未知面向未来创新发展的科幻文化氛围。

人类想象力与青年科普科幻创作报告会现场图片来源:主办方提供科幻与想像力相辅相成
吴岩以“想像力装置”理论剖析科幻创作和想像力的内在联系。他认为,想像力装置由素材供给器、想像生成器、想像表达器三部分组成。科幻作品提供了丰富的想像力素材、运用各种想像规则、并采用多种方式表达想像,因此科幻作品的完整想像力运用过程,有利于读者尤其是青少年的想像力开发与训练。吴岩指出,科幻教育应该着眼于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和情感,而不应仅仅遵循科学知识传授的固定模式,要让学生置身于广阔的想像空间,激发创造力与好奇心。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南方科技大学科学与人类想象力研究中心主任、著名科幻作家吴岩 图片来源:主办方提供
“我名叫甘本祓,甘心情愿来郫都,本是幻想中长大,祓志心灵夸成都。”甘本祓以此开头并回顾到自己从事科普科幻创作的历程,认为想像力和科技需要相辅相成,共同推动科幻事业向前发展。他表示,没有想像力很难打造理想中的科幻世界,但离开现实科技也无法实现幻想。甘本祓强调,科幻创作要紧贴当前科技发展趋势,通过想像力进行合理的推测与构思,使幻想基于科学现实之上。他期待科幻产业在想像力与科技双翼的共同带动下,在家乡成都得到蓬勃发展。

科幻作家甘本祓 图片来源:主办方提供
结合科幻粉丝、科幻作者、科普编辑的三重身份,罗琳在演讲中分享了如何在科普创作中融入想像力的心得。她表示,许多科普作者囿于科普创作必须严谨的观念,不敢运用想像力,导致作品单调乏味。罗琳建议,科普创作中适当添加想像力元素,如虚构故事情节、拟人化手法等,可以提高作品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更好地传播科学知识。“不管是你聚焦于纯粹的科幻故事还是你去做科普,想像力这个东西一旦放进去,你的创作就会与众不同。”科幻是培养想象力的绝佳素材
“有想像力的人才有未来,”程婧波选取中外优秀科幻作品案例,剖析其中的共性所体现的人类想像力。她认为,科幻小说通过虚构世界让不可见的事物被看见,体现了想像力的本质。从历史上来看,在中国人的想象中,一直有一种与诗歌共存共生的历史,实际上也是中国科幻文学的面貌,其核心在于共向,在于主角非常希望团圆。程婧波强调,科幻作品中对人与自我、人与宇宙关系的思考,展现了高级的想像力。她总结道,科幻作品中对想像力的展现,使其成为进行想像力教育的绝佳素材。

川渝优秀青年科幻作家程婧波 图片来源:主办方提供
提出“成都是中国地理上的洼地,却是中国科幻的高地”的吴显奎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介绍了成都科幻文学的发展历程,并提出科幻人需要承担的历史使命。他认为,科幻人首先是“敲钟人”,需要警示人类面临的各种危机,其次是“探路者”,要为社会进步探索新的发展方向。与此同时,他强调了“想像力就是生产力”“科幻是人类想像力的载体”“发展科幻就是发展想像力,发展想像力就是发展生产力“三个理论的重要性。
吴显奎建议,要成为优秀的科幻创作者,需要具备扎实的科学知识、良好的文学修养和丰富的想像力。他表示,参加本次世界科幻大会是青年科幻爱好者的难得机会,希望他们从中汲取创作养分,在科幻道路上砥砺前行,“最后,给同学们提出我真诚的希望,就是把追问人类向哪里去作为科幻人的终身主题。”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22 05: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