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央广网北京11月22日消息(记者杨扬)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超链接》报道,初冬季节,候鸟迁徙高峰还在持续。近日,#官厅水库一日迎来1.5万只候鸟#,#候鸟迁徙高峰,北京的天空很忙碌# 结伴上热搜。官厅水库作为北京市北部最重要的一处“候鸟机场”。短短一天就迎来了1.5万只远道而来的候鸟,再现万鸟齐飞的壮观景象,且迁徙候鸟数量仍在攀升。
哪些候鸟是本次迁徙的主角?它们为什么选择在北京的官厅水库“中转”?迁徙和即将到来的寒潮有关吗?人类该怎样和候鸟和平相处?
在官厅水库停留的候鸟(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虽能日行千里,也要歇一歇
水库往往会成为候鸟迁徙过程中固定的“中转站”。世界动物保护协会科学家孙全辉博士介绍,迁徙会消耗候鸟大量体能,因此候鸟在迁徙途中需要寻找“落脚点”休息,并且通过觅食及时补充迁徙消耗的能量。由此,水库作为受到保护的人工湿地,往往会成为候鸟休息的“不二之选”。
对长途迁徙的候鸟而言,“落脚点” 往往会比较固定,除非该地区生态环境发生很大变化,否则候鸟群会年复一年地选择同一地区。
孙全辉阐释,近年来有关部门对官厅水库的保护力度不断加大,官厅水库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吸引了越来越多迁徙的候鸟在这里中转,由此导致官厅水库候鸟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长。
在官厅水库停留的候鸟(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飞来飞去,冷暖自知
迁徙是鸟类凭借基因遗传而来的习性,但“鸟类如何确认迁徙目的地”这一问题,科学家至今不能给出准确的答案。孙全辉介绍,目前科学界关于这一问题提出了“冰期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鸟类的迁徙与地质历史时期的冰期变化有关,当冰期开始并不断延长时,鸟类只能被迫寻找尚未结冰的地方栖息。当冰期结束时,鸟类又可以回到原本的栖息地生存繁衍。长此以往,鸟类在迁徙过程中就寻找到一些固定的迁徙地点。
孙全辉举例补充,此次官厅候鸟的大规模聚集,就与突然到来的寒潮有很大关联。由于寒潮导致鸟类原本的栖息地短期内大幅度降温,所以候鸟不得不提前集中寻找更温暖的栖息地,这也导致官厅水库出现如此壮观的候鸟群。
孙全辉还补充,现阶段一些研究显示,鸟类除了靠“经验”确认迁徙地点,它们自身还可以通过判断沿途固定的地形特征以及地球磁极来确认方向,在迁徙过程中精准导航。
在官厅水库停留的候鸟(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观鸟不吓鸟,才是真君子
候鸟集聚的时候,往往是鸟类爱好者们最开心的时候,他们往往会扛起“长枪短炮”,化身“观鸟者”,一睹候鸟集聚的壮观景象。但孙全辉建议,“观鸟者们”在观赏和拍摄候鸟的同时要与之保持适当的距离,避免人类活动干扰候鸟休息与觅食。
除此之外,孙全辉还提醒鸟类爱好者们,鸟类对人类活动实际上相当警觉,如果采用无人机拍摄候鸟,往往会“打草惊蛇”,导致候鸟群“牵一发而动全身”。虽然候鸟集体起飞看起来十分壮观,但采用惊吓候鸟的方式很可能对候鸟造成生理性伤害。本着爱鸟的目的,观鸟爱好者们最好还是不要“轻举妄动”。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22 15: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