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军事

死要面子的崇祯,是怎样把自己活活憋死的|文史宴

类别:军事 发布时间:2025-05-22 22:26:00 来源:锋行天下

文/无心镜

死要面子的崇祯,是怎样把自己活活憋死的|文史宴

崇祯即位时的明朝,有可亡之道,无必亡之理,却被崇祯搞得灭亡在即。灭亡前夕,崇祯本来有机会逃命,但他为了要面子希望由重量级大臣提出,重臣们却被他多年来的习惯性甩锅吓坏了,不予支持,崇祯最终把自己活活憋死,用灭自己满门和上吊来挽回一丝尊严,毫不值得同情。

死要面子的崇祯,是怎样把自己活活憋死的|文史宴

请输入标题 bcdef

本文欢迎转载。

崇祯死要面子

崇祯帝把他智商范围内能想的办法都想了,但皇太极和李自成的势力就是一日更比一日强,尤其是李自成,他已经在朝北京进军了。

面对李自成咄咄逼人的攻势,崇祯帝在束手无策之际又心急如焚。在朝会上,数日不食、日渐消瘦的崇祯帝对大臣们哀叹:“朕非亡国之君,事事皆乃亡国之象。祖宗栉风沐雨之天下,一朝失之,何面目见于地下!朕愿督师亲决一死战,身死沙场无所恨,但死不瞑目耳!”

皇帝都说自己“死不瞑目”了,大臣们又岂能不表态?内阁大臣们按照排序依次出列,表态愿意代替皇帝出征。无论是出于演戏,还是真心,这都是一个惯例,总不能说,皇帝出去打仗,大臣们在京城守着吧。

但大臣们的表态都被崇祯帝拒绝了,直到刚入内阁不足两月的李建泰上前,崇祯立即就答应了。大臣们这才恍然大悟,原来皇帝心中的人选早就定好了。

为什么选择李建泰呢?这个李建泰是山西曲沃人,而李自成兵锋直指山西,李建泰为保家必定全力而战。更重要的是,李建泰家是山西巨富,家产足以支付数万大军的开支,这又解决了军饷问题。(大司马按:李建泰并非东林。)

因此,崇祯帝对李建泰寄予了极高的希望,为他举行了一个盛大的饯行宴会,武将坐九桌,文官坐九桌,皇帝坐一桌。宴会上,崇祯拿出了祭天用的酒杯,亲自为李建泰递酒三杯,崇祯帝还准备了一朵纯金制作的金花,给李建泰戴在胸口。著名的传教士汤若望,也被崇祯派给李健泰,专门负责火器和水利。

就这样,李建泰带着500名士兵出了北京的正阳门,但他根本不知道如何应对李自成的百万大军,只好带着队伍磨洋工,每日只行30里,还没走多久,500名军士就逃了大半。

更要命的是,一路上的城镇都拒绝让李建泰入城。因为李建泰需要自行筹措军饷和兵员,说白了就是抢。城镇中的官民早就熟悉了这套流程,所以根本不让他们进城。

这可把李建泰气个不行,尚方宝剑在手,尔等胆敢如此。于是,他们直接攻打定兴县城,最后才得以入城。

李建泰出征后,崇祯心中寄予厚望,时时关注军队的动态。当时消息混乱,有人上报说,李建泰已经在真定城为国捐躯了。崇祯赶紧找来兵部尚书张缙彦询问。张缙彦回答说:“我不知道,没看到塘报。”崇祯火了:“我都知道了,你怎么不知道,不知道派人侦察吗?”张缙彦回答得也很干脆,说:“派骑兵需要工食,我没有钱,所以派不出来。”

其实,即便张缙彦派出侦察兵也没用,以前派出的侦察兵都有去无回,因为这恰恰是个投敌的好时机,很多侦察兵就利用外出的机会投敌。

李建泰并没有为国捐躯,他待在保定不走了,因为他听说自己的老家已经被大顺军攻陷了,既然家都没了,那自然不用去了。

但李建泰还是给崇祯帝上了一道奏疏,大意是:陛下您就不要指望我了,赶紧往南迁吧!等大顺军打过来时,待在保定城内的李建泰被俘,崇祯帝赏赐给他的尚方宝剑之类的宝物,全部成了大顺军的战利品。

李建泰的代帝出征就此结束,在整个出征过程中,他就只攻下了一座城池,那就是地方官害怕他进城抢掠的定兴县城。

既然李建泰不行,勤王的军队也指望不上,还有一个比较好的办法就是李建泰曾经的建议——南迁。

这个建议最先由李明睿提出,他还把路线都选好了:有两条是旱路,一路是经河南,一路是经山东;还有两条是水路,一条走运河,一条走海路经过登莱南下。李明睿力劝崇祯早下决心,不然悔之晚矣。

李明睿的这个提议并非一时兴起,他早就作了周密的计划:首先,要求崇祯帝拿出内库的银两赏赐士卒,这样才能保证南下途中不会发生兵变之类的意外;第二,在沿途各地安排人员接驾,尤其是最为关键的济宁、淮安两处,由二品以上的官员带兵担此重任;第三,北方各关门的兵力,并不全部撤掉,让他们阻击农民军,给崇祯留南下的时间。

崇祯听完李明睿的方案后大力支持,但和当初对之前的兵部尚书陈新甲一样,要求李明睿千万不可泄露此事。

李明睿不久后就公开上疏,要求崇祯帝南下“亲征”,奏疏一上,驸马巩永固也赞同。但毕竟两人的官职太轻,需要重臣站出来支持,内阁首辅陈演却不支持南迁。

这就奇怪了,眼看李自成的大军就要打到北京来了,北京守不住是人尽皆知的事情,难道陈演就不怕李自成吗?

其实,陈演是怕李自成的,但更害怕崇祯帝。当初,陈新甲因为主张议和被崇祯杀了头。现在放弃北京,背后的影响更甚于当初的议和,如果自己站出来赞同南迁,保不准以后也会被崇祯帝当作替罪羊。

而且,即便李自成打进了北京,陈演还可以投降,继续做李自成的幕僚。(大司马按:陈演也非东林。)

所以,当崇祯帝把陈演找来,明确地对他说此事要先生担一担时,陈演并没有以实际行动支持南迁的决议,不仅如此,他还暗中授意兵科给事中光时亨反对南迁。

于是,朝堂上光时亨激烈地反对了南迁,并直言,不杀李明睿不足以安定民心。光时亨反对之激烈,以至于很多人认为他已经暗中投降了李自成。就这样,崇祯帝南迁的决议被阻止了。

死要面子的崇祯,是怎样把自己活活憋死的|文史宴

崇祯怕死又不愿意自己担责

终于把自己弄死

大臣们一看皇帝不走,就建议让太子南下,好给大明留下一条血脉。这次提出建议就是重臣了——左都御史李邦华。但崇祯帝对自己的方案被抛弃大为恼火,愤怒地搬出了京城百万百姓和祖宗十二陵,说南迁后这些怎么办?又说,事情一旦恶化,国君就应该为国而死。

皇帝都这样说了,支持南迁的大臣们自然都不敢再言,南迁一事,就此罢休。

崇祯耽搁了吴三桂

那既然不南迁,就说说如何守卫京城吧。

明朝此时最强大的军事力量就两个,一是宁远的吴三桂,一是武昌的左良玉。吴三桂的部队在于兵精,左良玉的部队在于人多,但左良玉早已尾大不掉,真正有希望靠得住的还是吴三桂的部队。

然而,调吴三桂进京勤王一事又出岔子了。吴三桂进京勤王,意味着要放弃关外大片的国土,崇祯帝让首辅陈演负责此事,但陈演害怕丢弃国土被崇祯帝甩锅担责,就不表态。在崇祯的逼问之下,陈演表示宁远兵不可调。兵部尚书张缙彦早就暗中准备投降李自成了,所以对此事也表示反对。(大司马按:张缙彦并非东林。)

崇祯一看不行,就亲自下令让吴三桂进京。陈演却故意拖沓,要求此事必须蓟辽总督王永吉、总兵吴三桂等人拿出具体的实施方案后,才可以行动。

但此时李自成的大军已经到了山西,离北京只有一步之遥,气得蓟辽总督王永吉直接上奏疏,力请崇祯帝杀了陈演。陈演见势不妙,赶紧把吴三桂的老爸吴襄推出来,让他与崇祯商议此事,自己则主动申请离职。崇祯问吴襄,吴三桂进京要花多少银子,吴襄狮子大开口说要一百万两。

直到崇祯十七年(1644年)的三月初六,经过多方扯皮,崇祯终于下令各路军马勤王,特让吴三桂进京勤王。而对其他各路武将,如左良玉、唐通、黄得功、曹友义、刘泽清、刘良佐、高杰、马岱、马科等人,之前崇祯就已经发出勤王诏书。

这些被征召的将领大多磨磨叽叽、阳奉阴违、拒不奉诏。比如,武将刘泽清离北京近在咫尺,收到勤王诏书后却带着兵马往南跑。

崇祯帝为了让左良玉参战,许诺让左家世代镇守武昌,但左良玉对此毫无兴趣,武昌就在自己的手上,根本不需要皇帝的诏书。左良玉拥军20多万,就在南边隔岸观火。

最终,只有唐通带着8000人马到了北京,崇祯大喜,让他带着人马去守北京的门户居庸关。然而,李自成的大军一到,唐通和监军太监杜之秩就火速投降了。

由于李自成的速度太快,勤王诏书下得太迟,吴三桂的军队没能在李自成到北京之前赶到。我们都说吴三桂是个反复无常的小人,倒也确实如此。不过,在崇祯征召的勤王部队中,只有吴三桂一人老老实实地执行命令,往北京进发。

死要面子的崇祯,是怎样把自己活活憋死的|文史宴

吴三桂没辜负崇祯

倒是崇祯辜负了吴三桂

后来背叛大明的吴三桂,竟然是明朝灭亡前最忠心的武将,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巨大的讽刺。

崇祯的死亡表演

如此境地下,北京城将不得不独自面对李自成的大军。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九日,已是春天,细雨夹杂着雪花洒在北京城。太监曹化淳打开了北彰义门,北京外城陷落。

大明王朝276年的历史,终于走到了尽头。这是大明王朝的最后一天。焦躁不安的崇祯帝得知北京城已经失陷,内侍们劝他赶紧走。崇祯帝将信将疑:李自成三月十七日才到北京城外,两天时间就已攻下外城和内城?

崇祯帝带着心腹太监王承恩跑到北京城的最高点——煤山上瞭望,见到整个北京城火光冲天,确信已陷落。

崇祯明白,自己最后的时刻要来了。他先是跑回宫里,让周皇后自尽。周皇后临终前说:“妾随陛下十八年,卒不听一语,今日同死社稷,亦复何恨?”说完就与三个儿子诀别,在坤宁宫上吊自尽了。崇祯连饮了十几杯酒,又下令让后宫嫔妃和懿安张太后自尽。

张太后是崇祯的哥哥天启帝的皇后,天启帝临终前将其托付给崇祯。天启帝是这样说的:“中宫配朕七年,常正言匡谏,获益颇多。今后年少寡居,良可怜悯,善事中宫。”如今看来,崇祯是不能善事张太后了。

懿安张太后一生个性严正,甚有威望。她见到外面火光冲天,想用剑自刎,但无从下手,就想悬梁而死,宫女们不忍,将其救下,送到侧室休养。张太后苏醒后,又在侧室自缢。但此时李自成的部队已经冲进皇宫,又把她救了下来。到了晚上,张太后再次上吊自杀,这一次终于得偿所愿了。

另一边,崇祯赶紧让人把三个儿子:太子、定王、永王叫过来,亲自为他们三人换上了旧衣服,对他们说:“王城破,即小民也,各自逃生去吧!”又叮嘱三人:“万一得全,来报父母仇,无忘我今日戒也。”情况紧急,崇祯也来不及说太多,就让人赶紧送他们走了,还喊了一句:“尔三人何不幸而生我家!”,说完这句崇祯哽咽不已,在场宫人们无不痛哭。

送走了三个儿子,崇祯回到坤宁宫,见周后已死,连说:“好,好!”此时,15岁的长平公主在周后身旁,因为母亲的死正伤心痛哭。

见父亲过来,失魂落魄且无助的长平公主拉着崇祯的衣裳继续痛哭。崇祯长叹一声:“汝何故生我家!”竟挥剑来砍公主,长平公主的左臂被砍断,当即昏死过去。崇祯以为她已死,匆匆离去。

然而,长平公主并没有死,五日后才苏醒过来。后来,清朝建国后,她请求顺治让她出家,未得到允许。过了两年,长平公主因过度思念父母而死,年仅18岁。

而崇祯砍完长平公主后,就来到昭仁公主的昭仁殿。此时的昭仁公主年仅六岁,正是天真烂漫的年龄,却被父亲一剑杀死了。

做完这些,已是十八日的深夜,崇祯在王承恩的陪伴下,来到了煤山。明初,朝廷在景山堆煤,以防元朝残部围困北京导致燃料短缺,因此景山又称“煤山”。每到重阳节,皇帝必到此登高远眺,以求长生。

崇祯长生就不用想了,现在来这里是处理后事。煤山上并不是光秃秃的,建有楼台亭阁,崇祯就在寿星亭附近的一棵大树下上吊自杀了。王承恩也随之上吊,后人把他葬在崇祯的思陵内,以追其忠。

死要面子的崇祯,是怎样把自己活活憋死的|文史宴

崇祯只能用上吊给自己挽回一点颜面

李自成进入皇城后,发现了周皇后等女眷的遗体,三名皇子也被太监栗宗周、王之俊出卖,成了俘虏。崇祯的遗体直到二十日才被发现,被运至东华门外,与周皇后的遗体放在一起,前来哭拜者约30来人,只拜不哭的约有60人,其余的都看了两眼就离开了。

李自成用较好的棺材收殓了崇祯帝后的遗体,于四月初三日埋入田贵妃的墓中。

本文节选自无心镜的新书《无解的困局:大明最后的60年》,对明朝的灭亡进行了全景性的分析,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入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5-22 23: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看看野史记载的明末天象有多离奇
...是了不得的大事件。果然,就在这崇祯十七年正月初一,李自成在西安建立了大顺王朝,改年号为永昌。崇禎十七年甲申春正月朔,大風霾,占曰:風從乾起,主暴兵破城。鳯陽地震。——《罪惟錄
2023-01-05 14:46:00
崇祯十七年,明帝国的最后108天
...王朝的最后挽歌。本文记述的就是从崇祯十七年正月初一李自成西安称帝,至三月十九李自成攻破北京城,这大明王朝的最后108天里面,所发生的故事,本文较长,请诸君耐心阅读。崇祯十七年
2023-02-21 20:36:00
从李自成西安称帝,到崇祯煤山自缢,大明至少有三次续命机会
...后,明朝基本上就已经注定了灭亡的命运。同时,西北的李自成也发展的很快。在1644年的1月份,居然打进了西安,并且在西安称帝,建立了大顺王朝。李自成在这个时候还是比较积极进取的
2024-09-03 12:24:00
崇祯帝如果迁都前往南方,会是什么结局
崇祯十七年(1644年4月25日)三月十九日,李自成率领农民军攻进北京,当时,天还没亮,崇祯皇帝鸣钟召集百官议事,居然无一人前来,走投无路的崇祯皇帝,登上煤山,写下遗诏,自缢而死
2024-06-23 22:19:00
崇祯皇帝找人测字,连写三个字,算命先生看后表示“大明必亡”
...这个算命先生就是江湖上大名鼎鼎的奇人宋献策,当时被李自成拜为军师,精通奇门遁甲及图谶等术,李自成奉若神灵。1644年正月,李自成在西安称帝立国,定国号“大顺”,封宋献策为“开
2023-09-22 11:15:00
他本是明朝大学士,天下大乱成三姓家奴,最后众叛亲离
...主子,因此而遗臭万年。明朝末年,天下大乱战火四起。李自成的起义军来势汹汹,打的崇祯皇帝几乎没有还手之力。为了保住江山,崇祯皇帝本来决定亲自出征督军。大臣们自然不愿意皇帝以身犯
2023-02-13 22:24:00
李自成攻进京城后为何偏爱娶宫女为妾?
李自成,作为一个来自社会底层的草根,最终凭借天时地利人和总之各种优势,完成自己的草根逆袭之路,创下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具轰动效果的农民起义运动。然而当“农民进城”干的第一件事是什么呢
2023-11-04 05:38:00
崇祯皇帝在松锦之战后为何没有选择南迁
...的关内已经没有了能打的军队,南方虽然还有左良玉等和李自成对抗的军队,但他们已经变成了军阀性质,崇祯无法有效指挥他们。还在松锦之战进行时,关押中的孙传庭被崇祯紧急起用,派他去西
2023-05-27 14:21:00
李自成包围北京前夕的时候,崇祯为什么不南迁南京
...明朝,但最终大明朝还是亡了。那么就留下了一个问题,李自成包围北京前夕的时候,崇祯为什么不南迁南京?崇顿十七年,是个多事之年,内忧外患使崇祯帝终日愁眉不展。清军攻占了山东以及畿
2023-05-20 15:31:00
更多关于军事的资讯:
救助船、直升机齐出动!北部海区最大规模海上救助演练在烟台举行
大众网记者 陈晓 实习生 董玉 烟台报道5月27日上午,交通运输部在山东省烟台市组织开展2025年度救捞系统海上救助暨防汛排险综合演训
2025-05-30 11:32:00
央视新闻讯 近日,海军航空大学在渤海湾畔组织大场次、高强度对地实弹射击训练,在复杂多变的气象条件下,参训飞行员使用火箭弹、航炮弹等武器对地面目标进行实弹攻击,锤炼飞行员实战能力。
2025-05-30 15:58:00
空军首次在院校组织实施空中加油专项训练
近日,空军首次在院校组织实施空中加油专项训练。空中加油专项训练顺利完成,遂行任务能力有效提升近日,空军石家庄飞行学院某机场
2025-05-30 16:10:00
东营海警局积极探索科技管海新模式
近年来,东营海警局在探索海域管理新模式、向科技要战斗力等方面做了大量探索,通过引接公用平台、与涉海单位共享等方式整合多种科技力量实现科技管海
2025-05-30 19:31:00
据媒体报道,我国外销型战机歼-10CE首次取得了实战战果,在空战中一举击落多架战机,自己无一损失。对此,国防部发言人作出了回应
2025-05-30 07:47:00
唐山海运职业学院建校5周年|商海宽:从资深海员到海院教师,为海上安全筑牢“生命线”
“直升机重心在顶部,一旦迫降坠入水中,将发生180度翻转。大家有个心理准备,要沉着冷静,别太害怕……”5月26日,河北唐山曹妃甸
2025-05-29 23:42:00
首都航空青岛中队安全员参观青岛民航博物馆: 传承航空精神 铸安全之魂
在碧空如洗的日子里,首都航空青岛中队的安全员们怀着无比崇敬与求知的心情,踏入了青岛民航博物馆的大门。这座承载着厚重民航历史的殿堂
2025-05-29 16:20:00
圆满成功!元行者一号验证型火箭在海阳东方航天港顺利实施海上发射回收试验
鲁网5月29日讯(记者 魏萱)2025年5月29日4时40分,海阳东方航天港园区企业箭元科技元行者一号验证型火箭在东方航天港液体火箭动力试车基地进行了首次海上飞行回收试验
2025-05-29 16:22:00
接连两起,军机客机均出事故!韩国一架军机坠落,已致3人死亡,另有一架客机冲出跑道,机上载有183名乘客。最新消息:军机上4名人员全部遇难。
2025-05-29 18:59:00
铸安全盾牌,造服务口碑——青岛市景福源通保安服务有限公司开展2025年度保安队员春训
鲁网5月29日讯(记者 于胜涛 通讯员 刘子航)为进一步强化保安队伍实战能力,筑牢安全防线,日前,青岛市景福源通保安服务有限公司组织骨干安保队员开展专项技能强化训练
2025-05-29 16:56:00
海阳“问天”再获突破,元行者一号验证型火箭飞行回收试验成功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钟建军 通讯员 高圆圆2025年5月29日4时40分,海阳东方航天港园区企业箭元科技元行者一号验证型火箭在东方航天港液体火箭动力试车基地进行了首次飞行回收试验
2025-05-29 13:13:00
歼-10C总师:签不完,根本签不完……
歼-10C总设计师王海峰一回母校西北工业大学就被“包围”了大家排长队找总师签名网友:这才是我们应该追的星!近日西北工业大学举办航空论坛歼-10C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海峰来到现
2025-05-29 08:14:00
无人驾驶收割机 麦田“大显身手”
5月28日,六合区春华家庭农场1600亩小麦开镰收割。今年六合区组建10支农机应急队,以机械化力量筑牢“三夏”生产安全防线。图为一台无人驾驶收割机正在智能作业收割小麦。南京日报/
2025-05-29 08:18:00
比亚迪欧洲首超特斯拉,中国制造改写全球格局,美国不再是领头羊
x 中国车企在欧洲干了件大事!最新数据一曝光,整个汽车圈都炸锅了,4 月份比亚迪在欧洲卖出 7231 辆电动车,同比暴增 169%
2025-05-29 00:06:00
人民币又扩圈,重要邻国送上厚礼,总统说了一句掏心窝子的话
当下,中美博弈,已经是全球最大的地缘政治事件。小国夹在中间很难受,尤其是美国动不动就搞胁迫的把戏。逼迫一些小国选美国,否则有我无他
2025-05-29 00:4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