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双拥周刊》十余年深耕书写南京军民团结奋进长卷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5-04-26 09:53:00 来源:南京日报

笔端凝军魂 墨香润鱼水

——《双拥周刊》十余年深耕书写南京军民团结奋进长卷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余梦娇

通讯员薛晶晖肖刚练红宁

4月25日,南京玄武湖公园,304米的樱洲长廊上整齐排列着50块展板,展板上印制的500余个版面,生动再现了新时代南京军民鱼水深情,崇军拥军氛围分外浓厚。这个由南京市军地联合举办的《双拥周刊》十周年版面展,已经开展3年多,至今仍吸引各界群众前往参观。今年1月,该展又永久落户大金山国防园,成为双拥国防教育新阵地。

对于南京而言,《双拥周刊》既是全国双拥模范城“十连冠”的鲜活注脚,又是军民鱼水深情的纸上丰碑。2012年5月7日,南京警备区政治部(现政治工作处)、南京市双拥办和南京报业传媒集团金陵晚报社联合推出全国首家都市报双拥周刊——《金陵晚报·双拥周刊》,至今已刊发580余期。十余年间,无数“双拥人”用笔墨记录南京双拥工作的点滴进步,用故事凝聚军民团结的磅礴力量。

聚焦典型人物与事迹,树双拥精神标杆

在南京这座“兵城”,双拥情怀早已融入城市血脉,军旅、国防文化同样荡气回肠。《双拥周刊》深耕城市根脉与精神传承,与政府部门、社会各界密切联动,用好新闻版面,做活榜样宣传,让城市的文化气息和英雄气质相得益彰。《双拥周刊》以“典型引路”为核心,深入挖掘军事国防、军民共建、双拥实践中的鲜活故事,让榜样力量成为推动双拥工作的强劲引擎。

《双拥周刊》十余年深耕书写南京军民团结奋进长卷

雨花台烈士纪念碑。通讯员 张璐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冯芃 摄

翻阅周刊,战斗英雄、抗美援朝老兵刘奎基的烽火爱情故事跃然纸上。《铁血战士的烽火爱情》一文通过刘奎基与妻子跨越战火的情感历程,展现了英雄的柔情。采编团队三次登门采访,从老兵的哽咽回忆中捕捉细节,最终以细腻笔触让战火硝烟中的血色浪漫跃然纸上。报道发表后,刘奎基的事迹被《解放军报》转发,引发社会广泛共鸣,更多人开始关注英雄背后的平凡与坚守。

老兵尹光新在战场上失去双腿,但他身残志坚、自强不息,以惊人的毅力自学开车、创业,并送子女参军卫国。《双拥周刊》以《一位老兵家庭的英雄基因》为题,记录了他从“站立”到“奔跑”的人生蝶变,也全方位展现了一个军人世家的精神图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为此专程来南京采访。当这个“全国最美家庭”的故事通过央视传遍神州,南京双拥实践的示范效应得到更立体的呈现。报道被退役军人事务部等多平台转载。

典型的力量不仅在于个体的闪光,更在于群体的共振。2022年,一则关于“高淳区桠溪街道瑶宕村三位阅兵官兵家庭”动人故事的报道网上刷屏。高淳区人武部孙秀兰通过周刊牵线,挖掘出三个军人家庭支持军人建功军营的故事。报道刊发后,三位军人被聘为“征兵形象大使”,带动当地青年参军热情高涨。从“一人立功”到“全村光荣”的辐射效应,正是《双拥周刊》深耕典型宣传的生动注脚。

多维传播提升影响力,营造浓厚双拥氛围

出刊以来,《双拥周刊》以“全媒体、立体化”传播策略,打破传统纸媒局限,构建起了“报网端微”联动的双拥宣传矩阵,让双拥文化浸润城市每个角落。

《双拥周刊》十余年深耕书写南京军民团结奋进长卷

渡江胜利纪念馆。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冯芃 摄

专题策划是周刊的一大亮点。十多年间,“难忘军旅”“红色传承”“五个不能忘记”等栏目持续推出,形成独特的品牌效应。周刊坚持年年刊出《南京双拥工作大事记》,回顾过去展望未来。2014年首次刊出《南京籍官兵立功光荣榜》就得到军地肯定,现根据政策变化改为《南京送喜官兵立功光荣榜》,并与《南京日报》、国防教育主题车站同步联动,至今已连续发布12年,共有1898人次上榜,其中八一勋章1人。如今,春节前发榜时,不少街道和社区将报纸和春联送到立功军人家中,江苏楹联家还连续四年为二等功臣等撰写嵌名联,并征集拥军春联数百副,通过《双拥周刊》发布,被各地家庭和单位广泛采用。

南京这种“媒体报喜+上门送喜”的模式,让尊崇之风吹遍南京的大街小巷,也引起央媒持续关注。2023年1月31日《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在头版发表评论文章《版面温度观照城市精神》,点赞南京主流媒体“坚持10年发布本土官兵立功光荣榜,彰显了对城市精神的人文关切,用新闻的温度汇聚城市的温度,引领高尚的价值追求,涵养城市的精神文明土壤”。

2021年,《刷爆南京兵哥哥朋友圈的“敬礼小姑娘”找到啦!——她的志向是当一名特种兵》一文在《金陵晚报》头版刊发后,迅速被各级媒体转发并登上热搜榜,当事人所在学校还与军校结对共建。同时,周刊持续关注南京舰相关消息,将“舰城一家亲”“军民一家亲”的理念,具象为舰城互动的温暖细节。

读者的深度参与更让周刊成为双拥工作的“全民舞台”。周刊甫一问世,就得到广大读者网友特别是军人军属、退役军人等的喜爱和欢迎,更成为不少读者读书学习的“资料库”和投身新闻写作的“练兵场”。陆军工程大学学员踊跃申请戍边的文章发布后,带动无数军校生相继申请赴边远地区服役。一位社区工作者还来信感慨:“每次读到老兵的故事,都让我想起父亲参军的岁月,现在我也成了双拥志愿者。”从“旁观者”到“参与者”的转变,印证了周刊“润物无声”的影响力。

厚植双拥文化根基,赋能城市精神文明建设

作为全国双拥模范城“十连冠”的见证者,《双拥周刊》不仅是双拥工作的“记事簿”,更成为南京的双拥文化IP,进一步推动“爱我人民爱我军”的理念深入人心。

红色传承是《双拥周刊》的重要主题,通过《追寻红军足迹》《留住红色记忆》《长征精神·传承》《纪念抗美援朝》等专题报道,雨花台烈士纪念馆、颐和路社区将军馆等红色地标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南京市多所中小学将国防教育的思政课堂开到《双拥周刊》版面展的现场,让孩子们既能学军事又能学写作,青少年们在讨论“敬礼小姑娘”的志向、老兵尹光新的奋斗故事中埋下报国的种子。十多年来,《双拥周刊》上的许多文章被大平台转发引发共鸣,有的首发典型人物被《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及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深度追踪,有的被新闻学教授在课堂上向学员推介分析,还引来大学生志愿者担任《双拥周刊》版面展的义务讲解员。十余年来,军地双拥新闻联络员共同努力,让双拥文化在军营、在课堂、在教育基地深深扎根。

在周刊的持续推动下,社区为扫雪官兵送热粥、企业为军属提供专属岗位、学校与部队结对共建等场景,成为南京的文明新风尚。南京双拥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拥军爱民成为自觉行动。一位企业家在接受采访时坦言:“周刊报道的军嫂就业案例,让我意识到企业也能为双拥尽一份力,现在我们专门设立了‘军属优先’岗位。”

《双拥周刊》的成功实践,正如2014年时任原南京政治学院军事新闻传播系主任的濮端华在周刊百期座谈会上所说:“《双拥周刊》所追求的不仅是在书写新闻更是在记录历史。事实上,它已经成为培育南京双拥文化的多元舞台和重要力量。而支撑这种追求的,无疑是办刊者可贵的文化自觉和责任意识。”这是对《金陵晚报·双拥周刊》的最好概括,也是对该刊不忘初心继续前行赋予的新的动力和内涵。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金陵晚报·双拥周刊》为南京获得全国双拥模范城“八连冠”“九连冠”“十连冠”作出了贡献,也得到了全国双拥办、省双拥办和军地各级领导各界人士的充分肯定,并先后荣膺省双拥模范单位、省市双拥示范基地、市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有功单位。《双拥周刊》将继续听从强国强军的时代召唤,讴歌新时代鱼水深情,向着全国双拥模范城“十一连冠”“N连冠”不断奋斗,书写“爱我人民爱我军”的精彩华章,为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建功尽力谱写新篇。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4-26 11: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江苏南京:红色基因代代传 鱼水之情今更深
...举行。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孙中元 摄这是我市强化双拥文化建设、深化军民鱼水之情的生动体现。近年来,南京充分运用红色文化资源电子地图、《双拥周刊》十周年版面展等形式,赋予
2023-10-13 09:24:00
南京双拥文化馆10月1日起试开放急征南京解放后首次军民抗洪图片实物南报网讯(记者余梦娇通讯员薛晶晖张永祥练红宁)市民国庆长假又添新去处。近日,记者从南京国防园获悉,位于该园内的南
2025-10-01 07:43:00
...京理工大学部分研究生来到玄武湖公园樱洲长廊,参观《双拥周刊》十周年版面展,开展国防教育活动,而为他们讲解的正是他们的“学姐”何苗苗。参观后,不少学生表示,也想担当国防教育讲解
2023-09-14 07:57:00
...京东路小学二年级五班的学生来到南京玄武湖公园,在《双拥周刊》十周年版面展前上了一堂深刻而难忘的国防教育课。《双拥周刊》十周年版面展由《金陵晚报·双拥周刊》460多期500多个
2023-09-05 06:23:00
双胞胎“拥军小姐妹”,如今在哪里?
...通讯员张莉练红宁)国庆假期,位于南京国防园内的南京双拥文化馆试开放,不断有观众送来或发来双拥历史图片、实物捐给馆方。10月9日,馆方收到一组十多张40年前拍摄的珍贵老照片,反
2025-10-10 07:32:00
湖畔橄榄绿 争做“雷锋传人”
昨天,第三届“军民携手学雷锋、双拥文明玄武湖”主题文明实践活动在玄武湖公园举行。图为市民参与雷锋主题知识答题。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孙中元 摄南报网讯(记者余梦娇)“雷锋1
2025-03-02 10:02:00
南报网讯(记者余梦娇通讯员薛晶晖练红宁)根据全国双拥办和省双拥办部署,市双拥办下发通知,要求军地各级各单位认真落实全国双拥办、省双拥办通知精神,结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
2024-06-03 07:45:00
...娇通讯员薛晶晖戎飞霞练红宁)近日,第二届南京玄武湖双拥春联、蛇年春联展览在玄武湖樱洲长廊揭联开幕。该联展由江苏省楹联研究会、南京市玄武湖公园管理处等单位主办,江苏省青年书法家
2025-01-17 08:23:00
栖霞区双拥办组织“军—校”共建活动南报网讯(记者余梦娇通讯员蔡超平)2月1日,栖霞区双拥办在南京市营防中学举行驻宁某部与南京市营防中学共建签约活动。活动现场还举行了“国防教育双拥
2023-02-04 09:17: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张家口市蔚县新时代文明实践朗诵展演落幕
河北新闻网讯(陈越、李安)近期,“感恩奋进 双争有我”——张家口市新时代文明实践朗诵展演蔚县专场成功举办。本次活动以“书香河北群众朗诵活动”为核心主题
2025-11-03 18:02:00
廊坊银行: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 服务区域实体经济
河北新闻网讯(刘杰、陶冶、孙泽恒)10月28日,走进廊坊市金淘鑫玻璃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机器轰鸣声此起彼伏,工人们正在自动化生产线前忙碌作业
2025-11-03 18:06:00
近日,《湖北日报》报道88岁的罗官章在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牛庄乡走完一生,工资卡余额只有38.83元。这串带着零头的数字,不像遗产
2025-11-03 18:06:00
88岁的罗官章在湖北五峰牛庄乡走完一生,工资卡38.83元的余额,是他留下的遗产,更是一名老党员令人感佩的初心写照。这位扎根高寒山区49年的老党员
2025-11-03 18:07:00
为官一任,留给后人的会是什么?是房子车子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财产,还是那看不见摸不着的群众口碑?近日,素有“宜昌西藏”之称的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牛庄乡
2025-11-03 18:07:00
近日,温州陈女士家一口使用近30年的不锈钢锅在网络上意外走红。这口锅柄刻着专利号的老锅,历经岁月仍不生锈、不粘锅,引得网友纷纷喊话求购
2025-11-03 18:15:00
东南网10月31日讯(本网记者 冯旭 实习生 王芷青 江宇灵)“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是政府给予失地农民的补偿和福利,跟我们自己缴纳社保获得的保障有什么冲突
2025-11-03 18:20:00
10月27日,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发布“银发一族”旅游消费调查报告,指出老年人旅游存在年龄限制、保险歧视、适老化服务不足
2025-11-03 18:22:00
11月3日,那个断指扶贫的老书记走了。他是中国好人,是全国道德模范提名获奖者,是全国脱贫攻坚奉献奖获得者,是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2025-11-03 18:38:00
10月30日,88岁的罗官章,在他先后扎根、帮扶长达49年的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牛庄乡,带着未尽的牵挂,走完了一生。当女儿整理遗物时
2025-11-03 18:38:00
清晨的牛庄乡笼罩在薄雾中,88岁的罗官章永远合上了双眼。子女整理遗物时,发现他的工资卡上只剩下38.83元。这个数字,像一粒种子
2025-11-03 18:38:00
10月30日,“宜昌小西藏”五峰县的群山间,88岁的罗官章去世。这位退休后扎根深山数十年的老党员,用一生践行了“党员要像种子
2025-11-03 18:38:00
湖北五峰牛庄,海拔1800米的“宜昌小西藏”,88岁的罗官章带着未尽的牵挂走完了一生。银行卡余额定格在38.83元,7枚奖章被旧布层层包裹
2025-11-03 18:38:00
在海拔1800米的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牛庄乡,一位88岁老人的心脏停止了跳动,却将一座精神丰碑永久地矗立在人民心中。罗官章用49年的坚守
2025-11-03 18:38:00
10月的五峰牛庄,山风凛冽。88岁的罗官章走完了49年扎根深山的人生旅程,乡亲们攥着礼金争执着要送他最后一程,土家汉子用“撒叶儿嗬”为他送行
2025-11-03 18:3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