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9万多座中国“大坝”创多个第一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5-05-24 04:44:00 来源:人民资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9万多座中国“大坝”创多个第一

三峡水库自2025年5月15日起已将下泄流量加大至12000立方米/秒左右,有效改善了长江中游及江汉平原灌溉用水条件。图为在三峡大坝上游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三峡水库水位消落带清晰可见。

王 罡摄(人民视觉)

5月16日至23日,国际大坝委员会第28届大会暨第93届年会在四川成都举办,中国给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目前,中国已建成水库大坝约9.5万座,总库容约1万亿立方米,大坝类型、大坝数量、高坝数量、水力发电装机规模均居世界第一,坝工建设技术迈入世界领先行列。

水利工程建设,从古至今都是治水重点。从良渚先民设计高、低坝系统从事生产,到都江堰灌溉“水旱从人”的天府之国,中国水利史的册页里,记载着水利工程保民安康的举足轻重,蕴藏着锐意创新、因势利导的治水智慧。

而今,面对全球气候变化重塑水文环境、许多大坝设施老化等威胁,中国能为世界坝工领域提供哪些值得借鉴的经验?

安全,是大坝事业发展的生命线。

大会开幕式的创新奖评选环节中,中国三峡集团提交的项目“高抗裂低热膨胀混凝土的研制及其在超高拱坝中的应用”拔得头筹。项目相关成果已应用于乌东德、白鹤滩等水电大坝建设,将显著提升大坝的抗磨损性能。

兴修水利,安全奠基。通过关键技术突破与安全风险整治,我国近年来持续攻克双江口水电站、东庄水利枢纽等工程建设难点,近5年实施约1.8万座水库除险加固,2022年至2024年连续三年水库无一垮坝。

“中国在大坝抗震、高陡边坡防护等领域取得的技术突破令人赞叹!”伊朗专家洪赛里相信,通过借鉴中国经验,更坚固、更能有效抵御水旱灾害的大坝将出现在世界更多地方。

绿色,是大坝事业发展的底色。

“三峡工程产出海量的清洁能源,将为全人类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国际水电协会首席执行官艾迪·里奇说。

据统计,2024年底,三峡工程累计发电量超1.7万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准煤5.5亿吨,减排二氧化碳14.9亿吨。

将水力发电作为绿色清洁能源发展的重点领域、把维护河流健康生命作为大坝规划设计的重要考量、精细调度水库开展生态补水……我国正多措并举,以大坝为媒介扮靓中国,也启发世界。

大会开幕式上,水利部相关负责人发出倡议:坚持绿色发展,始终从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的高度推进大坝建设运行管理,促进人与河流和谐共生。

智能,是大坝事业发展的未来。

何谓智能大坝?是以物理大坝为基础,具备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四预”能力,实现工程智能运维和智能调度,有效保障工程安全和效益充分发挥的新型基础设施。

大坝可以有多智能?金沙江河道上,白鹤滩水电站的“体内”有10万多只各类传感器。这些科技打造的“神经末梢”可以感知0.1毫米甚至更小的形变,让大坝的应力、温度等关键数据尽在掌握。

随着5G、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融入大坝建设,我国大坝的透彻监测感知、智能分析预测、前瞻决策支持等体系持续强化。

“在推进智能大坝建设方面,中国为全球树立了标杆。”国际水利与环境工程学会主席菲利普·顾博维尔说,各国应通过技术手段,为老旧水库大坝智慧化改造、推动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推进全球坝工事业进步,需各国携手前行。

大会开幕式上,国际大坝委员会等组织共同签署发布《世界成都宣言》,传达出推进中国与世界在坝工领域相向而行的愿望。

“以本次大会为契机,期待更多中国领先的大坝施工技术与成熟的工程实践经验走向世界。”国际大坝委员会主席米歇尔·利诺说。

(据新华社成都5月23日电 记者魏弘毅、卢宥伊)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5-24 08: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80条裂缝威胁三峡大坝,我国工程师庞大解决
三峡大坝,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不仅令人惊叹于其恢弘壮丽的规模,更承载着中国人民的美好愿景和世界对中国工程技术的赞叹。然而,最近的消息却令人忧心忡忡。据可靠消息透露,近日
2023-09-25 13:44:00
开放三峡大坝全部闸门,放光巨大水库到底需要多久?看完就明白了
...,西方媒体甚至公开放出狂言,说如果直接攻击中国三峡大坝,将会让中国很多区域造成混乱,甚至让中国不战自乱,很多网友都多了一层担忧,生怕敌人会不择手段攻击我国。网络上也有讨论,如
2024-02-21 11:02:00
明查员丨冯梦 郑淑婧速览网传显示“三峡大坝决堤,造成数千个家庭被迫撤离”的视频,实际是2021年河南 “7·20”特大暴雨灾害期间,郑州京广快速路北隧道发生淹水倒灌事件。7月10
2024-07-22 20:31:00
这几张图显示三峡大坝“着火”和“决堤”现场?假的
速览网传所谓三峡大坝“着火”和“决堤”图片有多处细节违反常理且与三峡大坝实景不符,AI图片检测工具显示,网传图片有超过99%的概率为AI制图。网传“三峡大坝决堤导致千人滞留”的图
2023-06-13 10:41:00
本文转自:三峡日报大坝数量多、类型丰富、代表性强,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认为:宜昌堪称世界大坝博物馆三峡日报讯(记者万龙云,通讯员家录、黄蒙、先春,实习生余笑然)10月1日,宜昌西北
2023-10-03 06:53:00
三峡大坝建成17年,已经淤积18亿吨泥沙,最终会导致什么后果?
...果,三峡水库又是如何清除泥沙的呢?三峡淤积后果三峡大坝自规划起就褒贬不一,其中最受人们关注的莫过于水利专家黄万里教授的反对,他反对过三门峡大坝和三峡大坝的修建,如今三门峡大坝
2023-11-14 14:57:00
若三峡遭受“毁灭性”的攻击,被炸毁后,对中国造成多大的损失?
...峡地处西南腹地,地理特点便是多崇山峻岭。根据选址,大坝修建在两座大山之间,地势崎岖。两座大山的体量也不相同,一座是向外突出,一座是弧形山。除了山体上的修建困难之外,还有水面的
2025-02-11 00:07:00
打开三峡大坝全部闸门,放光水库的水需要多长时间?答案超乎想象
都知道三峡大坝牛,那它究竟到底有多牛!你知道吗?三峡工程作为最大规模的巨型水电工程,堪称人类治水史上的奇迹!你有没有想过,如果三峡大坝的全部泄洪闸门同时打开,究竟需要多少时间才能
2024-01-24 10:42:00
三峡大坝蓄水二十年,堪称鱼类的天堂,里面的鱼究竟长多大了?
1000平方千米的三峡大坝蓄水二十年,竟然已经变成了一个超级鱼塘,那你知道里面的鱼究竟长得有多大吗?三峡工程已经蓄水超过20年,如今的三峡水库已经成为了一个水位高达135米,面积
2024-05-16 15:20: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
唐槐电子与装备制造园区的阳光三极智能煤矿感知装备产业化项目钢结构厂房日前正式竣工,标志着这一省级重点智能制造项目进入关键冲刺阶段
2025-11-02 06:46:00
摄制丨河北日报见习记者安洋 记者王育民11月1日晚,唐山籍青年歌唱家吴琦独唱音乐会在唐山大剧院举办。她用歌声回报这片养育她的土地,用音乐诉说不变的乡情。
2025-11-02 06:54:00
10月31日下午,山西公安英模“五进”法治宣讲太原专场首场活动在山西西山煤电股份有限公司西铭矿举行,为企业200余名职工代表带来一场震撼心灵的精神洗礼
2025-11-02 07:17:00
第四届文博社教案例宣传展示活动终选会,10月28日在河南安阳落幕,遴选出精品案例30项、优胜案例67项。太原市博物馆“对望时空·探访古人”项目入选研学类优胜案例
2025-11-02 07:17:00
近日,小店区特殊教育中心学校组织学生开展“阳光出行”社区实践活动。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走出校园,走进自然与生活场景,在观察
2025-11-02 07:17:00
奋进的河北·“十四五”答卷丨大数据里“读”河北(七):“数字孪生”让未来之城更“聪明”
雄安新区在全国率先实现数字城市与现实城市同步规划建设“数字孪生”让未来之城更“聪明”——大数据里“读”河北(七)10月27日傍晚时分
2025-11-02 07:36:00
河北日报讯(记者方素菊)从省统计局获悉,河北省202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登记工作11月1日正式启动。本次调查以户为单位进行
2025-11-02 07:37:00
河北日报讯(记者马朝丽)10月31日,2025河北文旅京津宣传推广周走进天津街区活动在意式风情区举办。河北文旅推介官围绕“徒步长城观秋光”“泛舟运河感秋韵”“登临雄峰赏红叶”“浸润温泉秋康养”“穿越古城寻秋迹”五大主题
2025-11-02 07:41:00
串联京津冀地区历史文化名城“星光·燕赵号”开启秋冬季全新运行计划河北日报讯(记者方素菊、陈正)从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获悉
2025-11-02 07:41:00
河北社银合作构建“15分钟社保服务圈”将高频业务延伸至群众家门口河北日报讯(记者解楚楚)10月28日,河北省社会保险事业服务中心与金融系统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石家庄举行
2025-11-02 07:42:00
高品位建设城市生态绿廊
11月1日,居民在宁晋县凤鸣湖公园赏景游玩。宁晋县不断加大生态治理与修复力度加快城市更新改造高品位建设城市生态绿廊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活力城市11月1日
2025-11-02 07:43:00
“田间课堂”体验收获的快乐
10月29日,在邢台三中教育集团高新校区劳动实践拓展基地,学生们采挖红薯。当日邢台三中教育集团高新校区组织学生走进劳动实践拓展基地体验一场别开生面的秋日“田间课堂”在实践中感受劳动的艰辛体验收获的快乐10月29日
2025-11-02 07:44:00
青岛市即墨区龙山街道开展“重阳送健康・中医护夕阳 ”义诊活动
鲁网11月1日讯(记者 于胜涛 通讯员 韩丽丽)为弘扬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切实守护老年人身心健康,10月28日,青岛市即墨区龙山街道晓阳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联合区政协与即墨民建举办“重阳送健康・中医护夕阳”主题活动
2025-11-01 15:40:00
青岛“老字号新活力”焕新创新展启幕,让老传承“潮”起来
鲁网11月1日讯10月31日,“国际海洋美食之都 青岛食材荟”系列活动之“老字号·新活力”焕新创新展在鑫复盛礼记酒店正式启幕
2025-11-01 15:40:00
家校同心育芳华 共话成长向未来——济南市莱芜第一中学高二家校座谈会圆满举行
鲁网11月1日讯金风送爽,秋意正浓。为进一步凝聚家校育人合力,共促学生成长,10月31日,济南市莱芜第一中学举行高二家校座谈会
2025-11-01 15: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