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这个暑期,位于惠水连江河畔的叶辛好花红书院迎来多波客人。
7月17日,“同文同宗·共享共融——第五届多彩贵州非遗传统工艺工作坊”活动走进叶辛好花红书院。由贵州大学主办、贵州大学音乐学院承办的工作坊,旨在推动非遗传承,以音乐为桥梁搭建艺术交流的平台,积极探索非遗互动机制。
活动期间,19位来自中国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国乐系的师生,自7月14日至23日,与贵州大学音乐学院师生携手同行,共同探寻贵州绚丽多姿的民族文化、底蕴深厚的阳明文化,沉浸式体验贵州山水与音乐交响之美。
“非遗传统工艺工作坊”活动两岸学生在学习枫香染技艺。
叶辛好花红书院是贵州大学音乐学院研究生创业创新实践基地。当日,两岸师生在叶辛好花红书院潜心学习“好花红调”,以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枫香染制作技艺。“好花红调”婉转悠扬,承载着布依族独特的文化情感;枫香染制作技艺手法古拙,展现出悠远精湛的民间工艺。师生们认真聆听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讲解,动手实践,感受民族风情魅力。
活动中,两岸师生分享非遗传承故事和经验。台湾师生表达对贵州非遗的惊叹和喜爱,并就两岸非遗传承方式、创新发展等话题发表观点。此次活动,加深了两岸师生对贵州非遗的了解。大家表示,贵州非遗在他们心中种下的种子,将为两岸文化交流注入新的活力。
7月21日,叶辛好花红书院的少儿国学公益班迎来开学时刻。16名来自好花红村附近的小朋友,成为首期公益课堂的学员。
为期5天的少儿国学公益班。
开学第一课,在代继霞老师的引领下,小朋友们用稚嫩童声齐诵《三字经》等国学经典篇章。书院巧妙融合传统与现代教育方式,除经典诵读外,还特别开设陶笛演奏体验课。当悠扬的陶笛声从老师指间流淌,小朋友们的目光闪现着初识传统文化的惊喜。课程还贴心地为小朋友们安排了暑假作业辅导时段,确保学业赓续与传统熏陶两不误。
叶辛好花红书院以著名作家叶辛先生名字命名,长期致力于优秀文化传播,近年来举办多场活动。此次公益行动,为乡村儿童打开了一扇通往传统文化的大门,为乡村教育注入一份温馨的人文关怀。
此前不久,到访书院的清华大学贵州校友会,表示将加强与叶辛好花红书院的交流合作;广东省粤黔协作工作队、广州市文广旅游局、广州市协作家协会,在书院展开合作对话。叶辛好花红书院的文化平台优势,正逐渐增强。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文/陆青剑
编辑/刘立超
二审/姚曼
三审/黄蔚 陈曦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7-22 23: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