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财经

对财政的另一种认识

类别:财经 发布时间:2023-10-16 05:11: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北京日报

对财政的另一种认识

——风险社会对财政理论的新呼唤

刘尚希

在微观领域,尤其在金融学里面,风险概念,支撑了保险学和保险市场的发展。风险这个概念其实就是一种虚拟思维的起步,过去在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实体占主导,但现在已经进入一个虚拟社会的时代。虚拟经济、数字社会来临后,不仅是经济,整个社会快速进入虚拟化,虚拟化程度越来越高,跟我们建立在实体理性之上的认知实际上愈发背离。因此,从实体理性去观察越来越虚拟化的社会,其中很多问题越来越难以理解。

公共风险视角的财政体现着思维的改变和对财政的另一种认知

我们基于风险逻辑对财政学开展研究,探讨其概念、内涵、外延、内在机理,进一步对照现实经济运行、财政体制、财政政策,试图找寻一些新解释,提出一些新的观点和改革措施,这是风险社会对理论研究、对财政学的新要求和新呼唤。

从公共风险的视角看,财政是一种社会机制,它动员、集中和使用社会资源,调节各种利益关系,化解社会共同体面临的公共风险,构建社会共同体发展的确定性。公共风险视角的财政体现着思维的改变和对财政的另一种认知。

一是整体观。财政看问题要有全局视野,不只是财政的收收支支,不能局限于做一个“账房先生”,否则就不能充分发挥其作为国家治理基础的木桶“底板”作用。因为财政是经济社会风险的最后一道防线,所以要跳出财政看财政,不能有自己一亩三分地的观念。防范化解公共风险的过程中要有全局意识、宏观视野和演化观念。

二是确定性是构建的,不是发现的。财政要改革,制度要创新,都要基于公共风险导向,有什么样的公共风险,就要怎么去进行改革,以此对冲公共风险,构建新的确定性。规律是基于条件的,不知条件谈规律,等于没说。这就是说,各种规律带来的确定性也都是构建的,自然规律也不例外,何况人类社会的运行与发展。具体到财政预算编制、绩效评价、税收制度、收费制度等内容都是分散的碎片,缺乏统一的理论将其系统梳理归纳,在实际工作中很容易出现偏差,而这些问题都应当以公共风险为导向去考虑,统一到社会共同体公共风险的防范化解当中去。财政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就应通过财政收支的功能化运用去对冲风险,给整个社会注入更大的确定性,这样才能让社会共同的公共风险最小化。

三是以风险对冲风险。财政政策制定的目的是对冲风险,实际上是以财政风险作为一种工具去对冲公共风险,比如对冲疫情的风险、外部的风险。所以风险社会中政策的制定、调整,最基本的原理就是权衡风险。权衡风险的起点在财政风险与公共风险,若财政不可持续,在防范化解公共风险过程中就会产生“火上浇油”效应,导致公共风险蔓延扩散;若对财政风险的工具性功能认知不足,目标与手段颠倒,追求财政风险最小化,则会导致公共风险最大化。以财政风险为手段,以对冲公共风险为目标,这是不能颠倒的。赤字财政的实践实际上就蕴含了这种思维,从而打破了局限于财政自身的“平衡财政观”。赤字财政成为财政常态,反映出公共风险的演化在加速,而制度变迁跟不上。对风险进行排序,将首要风险摆在最重要的位置,最终在整个社会形成动态的“风险地图”,并根据风险地图去调整财政政策。

四是风险是分类、分层的,又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从财政视角来观察,最典型的是公共风险、财政风险与债务风险,这既是三类风险,也是三个不同层次的风险,也是性质不同的风险,其对应的风险主体是不同的。公共风险是以整个社会共同体为主体的风险,属于整体性的风险,或说宏观风险;财政风险是以政府为主体的风险,政府作为公共主体承担公共责任,所以对公共风险负有兜底的责任;债务风险也是以政府为主体的风险,但此处政府作为民事主体出现,同样受民法的约束,比如政府作为债务人这一特殊法人出现时,必须履行偿债的责任和义务。但上述三类风险不是固化的,可相互转化,其复杂性由此而生,其转化的具体条件因时因地而异,很难有长期规律可循。因此,在财政政策制定过程中,需要辩证认识财政风险、债务风险和公共风险,需要辨证施治。

在风险逻辑之下,财政的基本职能超出了经济职能,其实质目标落在了防范化解风险之上

在研究风险财政学的过程中,我们试图总结出一些基本的原理:风险循环原理阐释风险相互转换、动态演化、循环往复的过程,揭示了财政主动介入风险循环的重要意义。一个风险在不同的时间空间场景下,它的形态是不断变化的,比如经常说金融风险、财政风险、环境风险等等,这些风险是循环的。所谓财政风险金融化、金融风险财政化,就是风险在不断地循环转化。风险分配原理阐释相关主体在不同风险处境中的风险契约关系。风险分配既可通过标准化契约来实现,也可通过非标准化的契约来实现,如道德伦理、君子协议等,现实生活中的这类契约只具有道义约束,不具有法律约束。财政是风险分配的中枢,是通过公共契约来实现的,大众认可,并体现为法律意志。公共风险最小化原理阐释如何在财政风险约束条件下实现公共风险最小化,实现共同体的可持续发展。风险缓冲原理阐释当制度变迁滞后于风险变化时,如何通过相应的机制缓冲风险带来的不利影响。风险缓冲机制是共同体的韧性所在,而财政是风险缓冲的核心机制,如通过调整利益补偿、风险成本、心理预期等方式来缓冲各领域风险的集聚和扩散。风险导向原理阐释如何基于对未来风险的认识,提前采取措施防范化解风险,以构建未来发展的确定性。风险权衡原理阐释如何预判和权衡各种风险,以便做出更优决策。政府权衡风险要奔着公共风险而去,并以此为基准处理财政与货币等政策的关系。

可以看出,在风险逻辑之下,财政的基本职能超出了经济职能,底层逻辑发生变化,对财政的认知也随之发生变化,不再仅仅是收钱、花钱这样的实体观念,它的实质目标落在了防范和化解风险之上。具体到如何防范风险、化解风险进而避免危机,看似是一个抽象的问题,但在现实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在。

风险是不可证伪的,我们很难应用传统的科学思维或者方法加以讨论和验证,因此,对于我们固有的认识,需要进行转换,需要有新的认知和理论。在不确定的时代,在风险社会中,有非常多的概念和事物需要重新定义,比如货币、银行、财政、财政收入、财政支出等。财政收入就是比较典型的例子,就财政收入而言,从资产负债表去理解,有净值增加才能定义为收入;从我国的土地收入看,仅仅是资产形态发生转变,并非是收入。从风险逻辑去理解我们的财政工作,能够得出新的认识和思路。例如,编制预算这项工作,预算针对未来,未来是风险,因此,预算要跟着风险走。财政体制是划分事权、收入和支出责任的,划分的背后实际上是风险的分配。制定财政政策背后的逻辑,实际上是在对风险进行权衡,由于风险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所以,财政政策的制定、调整和变化都是在权衡公共风险和财政风险。

(作者为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16 09: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承压和不确定性的情况下,自治区财政厅扎实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力做好稳增长、促发展、惠民生、防风险等各领域工作,财政各项事业实现新突破、作出新
2023-12-31 08:49:00
粤开宏观中美财政政策比较:实施方式、效果与未来空间
...研究院院长:罗志恒高级宏观分析师:方堃、牛琴摘要从财政政策发挥宏观调控作用的特点看,中国财政政策的实施是在党的领导下由立法机构监督审查、行政机构高效执行,时效性高、政策连续性
2023-11-23 09:14:00
“科技报表”如何变身为“财务报表”
...浩说,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交项目材料后,由省级创新创业共同体或产业“龙头”企业综合产业需求等因素,对技术先进性、成熟度、市场前景等进行论证并出具结论。致力于预浸料用环氧树脂研发的
2024-04-09 10:07:00
...做好明年各项工作。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积极的财政政策将适度加力、提质增效,保持适当支出强度,提高政策精准性针对性,推进财政管理法治化、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聚焦中国式
2023-12-30 07:28:00
南美洲共同货币倡议落实难
...意味着各方的经贸往来不仅基于市场供需关系,还需要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方面强化协同发展。巴西和阿根廷此时提出南美洲共同货币的倡议,无疑将在地区展现其支持南方共同市场发展的鲜明
2023-02-02 05:16:00
不断健全粮食生产支持保护体系
...提升农产品质量提供支撑;支持示范企业与农民形成利益共同体,实现粮食生产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完善保险政策,降低种粮风险作为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保险是农业
2024-06-25 08:28:00
分税制30年|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应突出风险防范与化解
...设的内生性风险,确保国家财政安全运行,也要着力化解财政政策的外生性风险,使财政更好地服务和支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大局。 一方面,财政是国家防范与化解风险的制度集成,但财政制
2024-01-02 22:32:00
吴厦代表:发挥财政部门职能 助推“一区两地一园一通道”建设
...道”建设。吴厦代表介绍,南宁市财政局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作为财政工作的主线,把改善民生作为头等大事,不断加大民族地区转移支付资金、少数民族发展资金投入力度。2024年
2025-01-15 19:00:00
责任扩充、保额翻倍,巨灾保险体系再升级
...之外的保险责任和保障对象,中国城乡居民住宅巨灾保险共同体经成员大会同意,可以提供商业保险补充,充分满足各地区差异化风险保障需求。谈及巨灾保险责任扩充、保额增加的意义,首都经贸
2024-03-26 22:19:00
更多关于财经的资讯:
边风炜:敬畏估值是投资第一性原则
本周全球股市出现震荡,各大媒体、自媒体都在分析调整的原因,无非是海外不确定性增加、科技泡沫滋生、美联储降息放缓、基金漂移风格回归等
2025-11-22 09:40:00
中汇人寿河南分公司成功举办“豫汇共舞出彩中原”健身舞大赛
大河网讯 为深入贯彻“健康中国”的国家战略,秉持国有企业的使命担当,积极探索“体育+金融” “健康+金融”的创新路径,深刻诠释“安心文化”倡导的“健康是福”精神内核
2025-11-22 07:23:00
农发行张家港市支行顺利完成2025年度辖内贷款企业信用评级工作
日前,农发行张家港市支行圆满完成了辖内贷款企业2025年度客户信用评级工作。本次评级工作旨在精准识别和评估客户信用风险
2025-11-21 23:32:00
农发行盐城市大丰区支行以同业合作赋能实体经济
近日,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盐城市大丰区支行通过为同业客户开立首笔投融资账户,成功引入1亿元同业存款资金,以创新同业合作模式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蓄能增势
2025-11-21 23:32:00
农发行无锡市分行召开2025年年中党建与业务经营分析会
近期,农发行无锡市分行召开2025年年中党建与业务经营分析会。会议传达贯彻上级行年中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回顾上半年工作,分析当前形势和存在问题
2025-11-21 23:32:00
张家港市农发行:筑牢征信合规根基 提升金融服务质效
在当前金融环境深刻变革、风险防控要求持续提升的背景下,健全的征信体系作为金融基础设施的“压舱石”,对精准识别信用风险、维护区域金融安全稳定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意义
2025-11-21 23:32:00
宝应农发行组织签署《共筑反洗钱倡议书》
为进一步提高员工对反洗钱工作的认识,强化反洗钱责任意识。近日,宝应农发行组织全体员工签署“共筑洗钱防线”倡议书,积极营造全员参与反洗钱工作的良好氛围
2025-11-21 23:32:00
农发行江阴市支行开展员工思想动态调查分析
为把握员工思想脉搏,凝聚发展合力,农发行江阴市支行于近期开展员工思想动态调查分析。通过设计问卷、全员参与、精准分析与贴心关怀
2025-11-21 23:32:00
农发行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区支行开展公文写作培训 提升综合履职能力
为进一步提升员工公文写作水平,规范公文处理流程,近日,农发行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区支行组织业务骨干参加了由省分行举办的公文写作专题培训
2025-11-21 23:32:00
以查促改强本领 以改促治提质量
近日,二级分行合规部门牵头开展二季度综合检查,农发行东海县支行深刻把握“以查促改”的核心要义,将二季度综合检查发现的问题视为宝贵的提升契机
2025-11-21 23:33:00
农发行兴化市支行做好秋粮收购准备工作,全力守护“大国粮仓”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兴化市支行坚决贯彻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将支持秋粮收购作为中心工作,提前谋划、精准发力。加强科学研判分析,精准施策
2025-11-21 23:33:00
农发行昆山市支行走进顾炎武故居 沉浸式教育筑牢廉洁防线
为深化廉政教育实效,引导党员干部厚植廉洁理念,近日,农发行昆山市支行组织党员干部前往顾炎武故居,以现场教学的方式开展廉政教育
2025-11-21 23:33:00
农发行太仓市支行为青年员工设立思想导师,助力成长成才
为帮助青年员工更好地适应岗位需求,提升综合素质,农发行太仓市支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青年员工设立思想导师,搭建起成长成才的“快车道”
2025-11-21 23:33:00
农发行宜兴市支行 以金融赋能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
近日,农发行宜兴市支行积极践行服务“三农”使命,精准定制金融服务方案,通过专项贷款支持宜兴现代农业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贷款的审批投放将为宜兴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发展提供强大的资金支持
2025-11-21 23:33:00
农发行浦口支行数字化赋能,开启办公新模式
今年以来,移动报销功能的上线使得报销流程实现高效流转,大幅缩短报销周期,让员工告别传统报销的繁琐流程,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核心业务中
2025-11-21 23:3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