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北海神鹰”马宏儒:飞行救助17年,托举起491次生命之光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5-04-28 21:05:00 来源: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于洋

“救人这件事,是非常有成就感的!”一谈起海上飞行救助,马宏儒的眼里就闪烁起明亮的光芒。

马宏儒,交通运输部北海第一救助飞行队飞行管理部部长、教员机长、总飞行师。工作十七年,他在5150小时的飞行日志里镌刻下491个生命奇迹,被群众亲切地称为“北海神鹰”。4月28日上午,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马宏儒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接受表彰。

“北海神鹰”马宏儒:飞行救助17年,托举起491次生命之光

4月28日,马宏儒在北京接受表彰。

“我不仅想飞,更想救人”

当海上出现险情时,直升机是最主要的救援方式。而马宏儒的主要职责是驾驶直升机,和其他队员迅速飞赴危急之地,救起遇险的渔民或船员。

“飞行是我自小的梦想,我向往飞行。”马宏儒说。然而,这个“飞行梦”的实现对于他来说有些波折,也有些意外。

2004年,20岁的马宏儒考取大连海事大学航海技术专业,这个专业看起来与飞行“毫无关系”。但他一直没有忘记自己的梦想,只要有飞行员面试的机会,他就去参加,并多次通过标准体检。

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临近毕业之时,恰逢交通运输部救助打捞局开展救助飞行员选拔,需要既懂航海又符合飞行条件的青年人才。马宏儒毫无悬念地脱颖而出,2008年正式加入交通运输部北海第一救助飞行队。而后,他被派往澳大利亚阿德莱德飞行学院学习飞行。勤奋好学加上天赋异禀,马宏儒创造了当时该校最短时间放单飞纪录,取得了直升机驾驶员执照,具备S76C+和EC225两种机型的飞行资格。

2010年,马宏儒回国,参加救助值班工作。航海出身的他,接触飞行救助,总要比别人多花点时间和心思。“刚开始值班那会儿,一年365天、每天24小时靠在岗位上,我不知道放假是什么感觉。但我觉得我就应该这样,也习惯了。”马宏儒说。

正是凭借着这种坚韧,马宏儒仅用三年半的时间,就实现了别人四年甚至五年才能完成的目标,成为同批学员中的第一位搜救机长。

“起初,我只是想飞,只要是飞,无论民航还是救援。但随着我对救捞这个行业的了解,我发现,我不仅想飞,更想救人。当你驾驶着飞机,看到受助者重获新生,是非常有成就感的。”马宏儒坚定地说,“我热爱飞行救助!”

“北海神鹰”马宏儒:飞行救助17年,托举起491次生命之光

马宏儒工作照。

今年马宏儒40岁,他已经在惊涛骇浪中飞行5150小时,参与救助任务近500起,在极其危险的气象条件下,从死亡线上成功救起遇险者491人;他还参加过诸多大事的海上应急保障任务。

“救人,我们不挑天气”

飞行,是马宏儒最大的兴趣;救人,让马宏儒实现人生价值。他说,热爱与工作相契合,是一件幸运又幸福的事。

马宏儒十分珍视这份“来之不易”。为了保证救援的成功率,他每天都看专业书籍、参加模拟训练。遇到求助,他几乎每次都是冲锋在前。

“北海神鹰”马宏儒:飞行救助17年,托举起491次生命之光

马宏儒工作照。

“我们与民航飞行不同,没有固定的起飞时间、固定的目的地,更没有‘固定’的好天气,越是恶劣天气越容易发生险情,要时刻准备着起飞救援。”马宏儒说,“而且,每次情况都不同,要随机应变。”

“我们最擅长随机应变。”马宏儒自信地说。

2020年12月底,在烟台滨海广场附近海域,“达丰6”船锚链断裂、船体撞击海岸、船艏严重受损,船上 8 人危在旦夕。现场北风7-8级、阵风9-11级,浪高5米,并伴随着强降雪。

“这种天气状况是不具备安全飞行条件的,但我们的工作就是救人,我们不挑天气。”马宏儒说。

到了现场后,马宏儒发现船随时可能倾覆,倘若人掉到海里,可能会在船和海岸之间被夹死,救援任务十分紧急。“采用传统救援方式,一个个把人从船上吊到飞机上来,得需要1个小时左右。时间长、油量消耗大,危险性更高。”回忆起现场,马宏儒不禁皱起眉头。

“不过,借助靠近海岸的优势,我们随机应变,立即采用一种非常规的吊运方法。被救者无需进入机舱,在人员被起吊后,我们立即使用高位引导绳将其牵引至岸上的安全区域。”马宏儒说。

这一举措显著提升了救援的效率,仅用时12分钟就将8名被困船员转移至安全区域,成功化解危机。

“救助不放弃,被救者也不要放弃”

海上救捞,生死往往就在转瞬之间。马宏儒深知这一道理,他说,“第一时间到现场最重要,早到一分钟,早一点下决定,就多一分生机。”

2022年,在执行沉没货船“新昌泰1”轮6名落水失踪船员搜救任务时,由于险情发生在凌晨时分,能见度较低,无法快速定位所有遇险人员。马宏儒凭借丰富的经验,即刻向附近的船舶发出广播通告险情,开展联合营救。

“在救起4名落水人员后,直升机到达最低返航油量。按规定,我们要返航了。”马宏儒说。然而还有遇险者没有搜寻到,他毫不犹豫地作出调整:以超低空飞行的方式返航。超低空飞行耗油更多,这意味着飞行更危险,但却有机会搜救到遇险者。

得到机组人员的同意后,马宏儒驾驶直升机超低空飞行返航。就在返程的路上,机组成功搜救起最后2名遇险者。而且,凭借着精湛的飞行技术,马宏儒在油量进入报警状态之时,恰好把直升机安全平稳地降落在目的地。

“北海神鹰”马宏儒:飞行救助17年,托举起491次生命之光

马宏儒(右)给队员进行培训。

如此的“精准降落”离不开马宏儒的刻苦训练。他说,飞行救捞是高风险的行业,容不得半点马虎,无论是飞行技术,还是理论水平,必须学得扎扎实实。直升机仪表盘上有成百上千个按钮,马宏儒对它们的功能烂熟于心,深谙它们的“脾性”。

“一切都是为了救人,我们愿意承担任何风险去救人,无论是恶劣天气还是油耗警告。救助不放弃,被救者也不要放弃。生的希望,可能就在最后一瞬间!”说这句话时,马宏儒加重了语气,无比坚定。

“女儿知道我也是做救援工作的,很骄傲”

无论在怒涛中打捞生命还是在烈焰里守护青山,马宏儒用“热爱和责任感”书写北海上空的奇迹。而坚决地守护“大家”,离不开“小家”的支持。

马宏儒的老家远在黑龙江,刚入职时,他一心扑在飞行上,七八年都难得回一次家。“父母知道这是我热爱的事业,从电视里看到我们救援的新闻,看到我的进步,他们很放心、很支持我。”马宏儒欣慰地说。

如今,马宏儒把家安在了烟台蓬莱,妻子和一儿一女成为他最坚强的后盾。“女儿喜欢‘汪汪队’,知道我也是做救援工作的,很骄傲。”说着,马宏儒在手机翻出一段珍藏的视频。

“北海神鹰”马宏儒:飞行救助17年,托举起491次生命之光

马宏儒与儿女的合照。

画面里未满3岁的大女儿正奶声奶气喊着:“爸爸,灭火的时候要注意安全,保护好自己。”——这是大约两年前参与森林灭火任务时,女儿主动要求为马宏儒录下的鼓励视频。

马宏儒的生活是“两点一线”:机场和家。没有什么娱乐活动的他直言:飞行就是他的“娱乐”;陪伴家人,就是他最快乐的事。

如今,马宏儒不仅参与值班救援工作,还承担着飞行管理、飞行教员等多重职责。无论多忙,他都仍坚持每周组织飞行理论研讨,每年手把手带飞新人。在他的主持和协调下,飞行队先后编写了《飞行标准操作程序手册》《飞行行政管理手册》等专业标准手册和规章,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

十七年惊涛骇浪,十七载生死时速,马宏儒用5150小时的飞行轨迹把热爱刻进骨血,将责任化作双翼。从航海青年到“北海神鹰”,他始终坚持“不要尽力而为,而要全力以赴”,让生的希望点亮黑暗,让救人的光永远比燃油更炽热。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4-28 23: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中复神鹰:在匹配车企研发飞行汽车 【中复神鹰:在匹配车企研发飞行汽车】《科创板日报》13日讯,对于低空经济相关企业布局情况,《科创板日报》记者今日以投资者身份致电中复神鹰证券部,
2024-03-13 12:10:00
迎风战浪 救助飞行队如何做到“天降神兵”?
...间,他们搏风斗浪挽救宝贵生命,于苍茫大海中点亮希望之光。(总台央视记者 张萍 张辰 梁治)【编辑:惠小东】
2025-02-10 20:02:00
...县省道S476星光村路段9KM+200M处发生大面积山体塌方,造成宏儒线中断通行。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专家和省地矿局332地质队专家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实地查看地质灾害和
2024-06-29 23:00:00
大皖新闻讯 据黟县交警部门消息,2024年6月29日凌晨4时许,在黟县宏村镇境内省道S476木坑竹海景区路段9KM+200M宏村隧道口发生山体塌方
2024-06-29 20:08:00
黟县宏儒公路宏村隧道口附近山体塌方,交通中断
大皖新闻讯 6月29日,黟县宏村隧道口(儒村往宏村方向)附近出现山体塌方,导致交通中断。当地交警部门提醒,前往宏村的车辆请在休宁三棵树、黟县西递、黟县县城绕行。据了解,此事未造成
2024-06-29 14:22:00
河北香河:家装“换新”补贴优惠促销费
...红星美凯龙家具城内,工作人员向顾客讲解补贴政策。陈宏儒摄日前,河北省香河县启动家电、家装、电动自行车、汽车等领域的“以旧换新”消费补贴活动,进一步激发市场消费活力,推动县域经
2024-11-14 20:33:00
中国力士 续写传奇(五环之光)
...日报海外版李发彬侯志慧摘金中国力士 续写传奇(五环之光)本报记者 刘 峣《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4年08月09日 第 05 版)当地时间8月7日
2024-08-09 03:44:00
辽宁丹东一人被洪水围困,北海救直升机飞行300公里成功救援
...宁省丹东市马市附近,1名群众被洪水围困,交通运输部北海救助局接到求助后,派遣直升机飞行300公里,成功救援。30日下午,交通运输部北海救助局接到辽宁省海上搜救中心险情信息:辽
2024-07-31 19:38:00
河北香河:直播助力蔬菜热销
...植户王子通在直播间展示新采收的“冰激凌萝卜”。 陈宏儒摄“家人们,看看我们的‘冰激凌萝卜’,生吃脆甜、熟吃爽口,而且还可以涮火锅。”近日,河北香河县种植户王子通手里拿着刚刚采
2023-11-29 18:06: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2024年12月16日凌晨2时左右,位于西安市丈八北路南风日化厂西门内的一家汽车维修公司突然失火,火势迅速蔓延,将毗邻的陕西国台帝泊洱商贸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台公司)仓库存酒过火烧毁
2025-10-17 08:00:00
“我家去年申请停热并交了基本热费,今年想继续申请却被热力公司要求补缴去年的70%热费,而且还要交违约金,原因说是我家供热阀门未关
2025-10-17 07:58:00
让数据多跑路,群众不跑腿邯郸在全省率先实现高龄津贴“免申即享”全覆盖河北日报讯(记者刘剑英)“不用准备任何资料,也不用填表
2025-10-17 07:45:00
中新经纬10月16日电 据“萝卜快跑法务部”微信号16日消息,萝卜快跑16日发布声明称,不法分子冒用“萝卜快跑”名义实施违法犯罪行为
2025-10-16 17:11:00
【北大名医在青岛】罕见左足“核心枢纽”距下关节脱位骨折,北大人民青岛医院骨科“院士团队”微创手术精准复位
鲁网10月16日讯近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创伤(骨科)中心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伤骨科“院士团队”专家张培训教授的带领下
2025-10-16 17:22:00
曾陷“输血困境”,今跨千里重生!——省外血液病患者赴烟台毓璜顶医院接受移植手术
鲁网10月16日讯(记者 魏萱 通讯员 李成修 李添祎)近日,烟台毓璜顶医院干细胞移植病房内,呈现出一幕温情满满的画面
2025-10-16 17:22:00
如何正确面对和疏导儿童青少年躯体化反应
鲁网10月16日讯(记者 魏萱 通讯员 李成修 马瑾 李凌峰)在儿科临床诊疗中,儿童青少年的“怪病”并不少见——没有明确病因
2025-10-16 17:24:00
生命“铠甲”重塑战 看,20岁少女的8厘米肿瘤与医学的奇迹
鲁网10月16日讯(记者 魏萱 通讯员 李成修 王婧)一道8厘米的阴影,裹挟着疼痛与恐惧,猛扑向一个刚踏入大学校园的20岁女孩
2025-10-16 17:25:00
鲁网10月16日讯(记者 魏萱)免费学前教育事关民生,事关群众切身利益。连日来,烟台高新区快速响应《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的意见》
2025-10-16 17:26:0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五融入”文化社区】书香岳程:闲时品书香,邻里话家常
鲁网10月16日讯最近,随着全民阅读系列活动的全面开展,菏泽鲁西新区岳程街道村居内的图书角愈发热闹。每天早上八点多,送完孩子上学的家长们陆续赶来
2025-10-16 17:27:00
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精准矫治“大小耳”,重塑对称小美好
鲁网10月16日讯“妈妈,我的耳朵为什么和别人的不一样?”当 6 岁的小女孩昭昭(化名)怯生生地说出这句话时,家长满是心疼与愧疚
2025-10-16 17:27:00
10月16日,太原首批配售型保障性住房锦绣汾东项目展示中心正式对外开放,宽敞明亮的沙盘前、精工样板间里,市民一边参观一边向工作人员抛出最关心的问题
2025-10-16 17:29:00
中国烟台—韩国群山文学交流活动在烟台举办
通讯员 艾澍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吕奇10月15日,韩国群山作家协会访问烟台,与烟台市文学界开展研讨交流。这是双方继2015年签订合作协议之后再次举办文学交流活动
2025-10-16 17:33:00
不出门就能查药品、比药价,烟台市医保局发布“便民找药”小程序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孙淑玉 通讯员 衣宝萱家里常备的降压药快吃完了?想知道哪家药店的感冒药更划算?别急,烟台市医保局发布“便民找药”小程序
2025-10-16 17:3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