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云南政协报
■苏甜
无产阶级革命家任弼时一生勤俭节约,为党和人民的革命事业鞠躬尽瘁。
在战争年代,任弼时严格自律、勤俭节约,反对特殊化。他时常以野菜、米糠等为食。任弼时的夫人陈琮英说:“任弼时同志和广大战士在生活上没有区别,穿的是同样的衣服,吃的是一锅饭。为了照顾他的身体,给他另搞点吃的,他都不允许。”同任弼时一道工作或生活过的人都知道,任弼时有“三怕”:一怕工作少,二怕用钱多,三怕麻烦人。“三怕”精神是任弼时一生恪守的人生训条,不仅给家人树立了良好的家风,也为同事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任弼时始终保持着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本色,总是为别人想得多,为革命事业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进入北平(北京)后,任弼时一家居住在景山东街,不仅房子狭小,他的办公室距离马路还很近,声音嘈杂。当时,组织为了照顾他的工作和休息,要给他搬家。当他了解到为了给他搬家,得把一个机关迁走时,就坚决不让搬。后来,组织准备把他的住房维修一下,他也不让。他说,能住就不必整修,免得给组织添麻烦。此外,工作人员想换掉他的旧被子、旧衣服,也被他制止:“你们不要以为现在进城了,应该阔气一些了,这样想就不对了。不要忘记,目前我们国家和人民还有困难,什么东西也不准给我换,那些被褥和衣服补一补还可以用嘛。”他认为修房子会花太多的钱,换被褥、衣服也要花钱。他说:“现在国家很困难,应该把钱用到建设上去。”任弼时还把勤俭节约落实到工作中的小事上,他在每个房间电灯开关处都写上“人走灯灭”,提醒大家节约用电。工作人员进城办事,他总要嘱咐,把要办的事情集中起来办,减少用车次数,节省汽油。
任弼时的勤俭节约是刻印到骨子里的,就连生病赴莫斯科治病时,还对工作人员提出两条原则:一是随行宜少,不带家属,不带卫士,连翻译也不带;二是添置服装力求节省,避免浪费。
任弼时对待子女要求甚严,他把自身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精神当成“传家宝”,原原本本地传给子女。通过言传身教,任弼时为子女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他要求已上学的孩子全部住校,吃大灶,过艰苦的生活,不允许他们有优越感。他常教育孩子:“要能吃苦,好好锻炼自己,努力学习,长大了才能为国家做事,为人民服务。”
战争年代,任弼时的两个女儿任远志、任远征到延安住校就读,吃延安当时规定的三种伙食标准的最低档——大灶。任远志曾在文章里这样记述:“我和妹妹盛衣服的箱子都是爸爸用过的旧木箱,很粗糙简陋,平时就放在卧室的窗下。一次,上学前忘记关好窗子,不想却赶上大雨,木箱被淋个透湿。当妈妈帮我晾晒衣服时,爸爸看到我的衣裤补了又补的样子,既欣慰,又心痛。”任远征也回忆说:“在生活上,哪怕是一些很小的事,爸爸也要求很严。他经常嘱咐我们,一定要节约用水用电,做到人走灯关;用自来水时不要开得太大,用完要关紧;不要在墙上随便钉钉子挂衣服;窗子开了,一定要钩好,不然风一吹就要打破玻璃……”任远征说:“爸爸给我们讲大道理的时候并不多,他时时处处用自己的行动在教育着我们,让我们知道应该怎样做一个真正的人,一个对民族、对人民有用的人。”
任弼时的“三怕”和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党员的高风亮节,令人敬佩。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把任弼时勤俭节约的好作风好品格作为培养优良家风的“传家宝”持续传承发扬下去,切实以好家风涵养良好社会风气。
(作者单位:昆明市官渡区纪委监委)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01 11: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