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河北日报
昔日“挖山人” 今朝护林员
张奉林转岗见证大磨山由黑变绿
河北日报记者 陈 正
“自从成为护林员,我最喜欢下雨天。山上的花草树木能喝饱水,防火的压力也小了一些。”9月19日正午时分,望着屋外的细雨,邯郸市丛台区大磨山公园护林员张奉林对记者说。
66岁的张奉林,与大磨山打了一辈子交道。
位于邯郸市区西北部的大磨山,因盛产陶土、石料而闻名。上世纪八十年代,这里开始开采煤炭,开设了许多小煤矿、石料厂。张奉林就是其中的“挖山人”。
“我那时是西陶庄村第六煤矿副矿长,管着近百人的队伍,每天三班倒,一天能挖一百多吨煤。”张奉林说,仅西陶庄村就有26座小煤矿,山体越挖越空,环境越来越差,“那时,路上挤着拉煤的货车,山光秃秃的,天灰蒙蒙的,吹一股风带起来的都是煤灰,乌黑一片。”
大磨山的巨变始自十年前。矿山综合治理被邯郸市作为绿色发展的突破口,丛台区关闭拆除了大磨山区域28家煤矿、50余家石料厂,启动了生态修复和景观提升工程,对荒山和旧矿区进行植树培绿综合整治,建设了大磨山公园。
大磨山从喧嚣归于平静,曾经的“挖山人”陆续离开。失业后的张奉林,选择留下来,做了一名护林员。“跟山打了一辈子交道,舍不得离开了。原来挖山,现在护林,更有意义了。”张奉林认真地说,“以前真没想到大磨山还能变绿。”
更让张奉林没想到是,大磨山不但变绿了,而且变美了。
为高标准推动大磨山矿山生态修复,丛台区聘请中国美术学院风景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进行整体规划,打造了桃李成溪、莲田花海、梅林思源等“大磨山十二景”。“这几年,栽植法桐等乔木3500多棵,丁香、古海棠、紫薇等景观植被50余万株,绿化面积达3200余亩,园区绿化率超93%,成了四季常绿、三季赏花的城市后花园。”负责大磨山管理的丛台区紫山核心景区服务中心副主任房海滨说。
聊天中,雨渐渐停了。张奉林拿上雨衣,沿着依山就势建设的步道,走向公园深处。作为护林员,他的职责是林木管护、卫生保洁。“松柏主要是锄草,每月浇水一次,黄栌二十多天浇一次水,马兰、金鸡菊浇水得勤些,四五天一次吧。当然,垃圾只要看到就要马上清理掉。”看着漫山遍野郁郁葱葱的树木,张奉林心情舒畅地打开了“话匣子”。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13 06: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