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众所周知,诸葛亮是我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也是享誉中外、世人传颂的神算子,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深谙占卜星宿之奥义,对东汉末年天下大势有着惊为天人的分析判断,一篇《隆中对》,为迷茫中的刘备指点迷津,不仅为势单力薄的刘备谋夺了偏安一隅的政治资本,更是成就了三分天下的政治格局。
熟知历史或者熟读《三国演义》的人都知晓:东汉末年汉室衰微,汉朝中央政府无力掌控地方,随后各省军阀便磨刀霍霍,开启了群雄逐鹿之举。此时一些本就担任中央或者地方要职的人纷纷被历史导演推到了历史前台,开始了运筹帷幄、指点江山的举动。
比如曹操手下的五大谋士:荀彧、贾诩、荀攸、程昱、郭嘉,就曾在《隋高祖论》中青史留名,此五人出道也早,成就也很大,成为了推动中国历史车轮前进的重要操盘手。
不过要论名气,恐怕此五人还无法与诸葛亮相提并论,杜甫的一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便道出了诸葛亮的鞠躬尽瘁、舍生取义;罗贯中的一部《三国演义》更是将诸葛亮的足智多谋、忠君事主描绘得惟妙惟肖、令人扼腕叹息。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诸葛亮出身低微,自己也承认“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按理说根本就没有出头之日,但诸葛亮很懂得自我宣传,并且十分地高调。虽然是农民出身,却总是身着轻盈洁白之衣,手舞鹅毛蒲扇,一副不食人间烟火、置身于乱世而闲庭信步之态,可见此人胸中有大志,为了高远的理想时刻准备着。
果然,《三国志》中对诸葛亮的生平简介中,开篇就提到了诸葛亮虽然偏居卧龙岗,但常常自比管仲乐毅,即便遭人耻笑也一点不收敛,之后更是流传出了“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的宣传语。
不仅如此,诸葛亮还会动员乡里乡亲为其宣传,刘备一进村子,就听到农夫高喊着:天作棋盘星作子的歌声,一打听果然是诸葛亮教他唱的。
诸葛亮为何频频高调宣传自己呢,很显然就是做出“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姿态,等着刘备这样的明主能够“三顾茅庐”,随后自己再欣然出山。
既然诸葛亮名气大,胸怀天下之志,拥有满腹经纶,又懂得高调自我宣传,为何实力最为雄厚的曹操不来“三顾茅庐”?
相信这方面的答案铺天盖地,我也不去讨论谁对谁错了,这里我只想谈谈我自己的看法。我认为之所以曹操不来,或者说诸葛亮不去,有两方面原因:
其一,政见不同
不论是《隆中对》,还是之后诸葛亮管理蜀国的方式,都是紧跟中华老祖宗的“仁政”准则,坚决贯彻了得民心者得天下的治国理念。在《隆中对》中,诸葛亮在跟刘备分析天下大势的时候,也是避其锋锐,不与实力强大的曹操和孙权争权夺利,而是退一步海阔天空,跑到人迹罕至的川蜀建立割据政权。再鼓动刘备将“哭戏”进行到底,以博取当地老百姓的好感。
对于这种靠“哭”博取天下人同情的做法,一代雄主曹操才不会放在眼里,毕竟他曹操能够在群雄逐鹿的乱世中脱颖而出,靠的可不是一把鼻涕一把泪、窦娥式的感天动地,而是靠真本事、硬实力打出的江山。为了一个自己不想要的“仁义”,让他去请诸葛亮还要“三顾茅庐”,曹操可做不来。
其二,诸葛亮想当老大
即便诸葛亮名义上做不成老大,遇见烂泥扶不起墙的阿斗小二也要行叩拜之礼,但内心深处还是想当一把手的,军国大事必须自己说了算。故而刘备将他请到了蜀国,那不是请了副手,分明是请了一个爷回去。
刘备一段时间没动作,诸葛亮要批评,阿斗信任宦官将其召回,他问明事情后便不请示领导、不顾阿斗求情便当着众大臣的面发号施令,将宦官斩首示众。一番操作完毕之后还当着全体干部面训话:谁再敢听信谗言,定斩不赦。
假如将刘备换成曹操,将阿斗替换成曹丕,诸葛亮会有这样的高光时刻吗?曹操和曹丕这对虎父虎子,焉能容忍诸葛亮当着他们的面发号施令?
所以说诸葛亮名气大,又高调自我宣传,为何曹操不来“三顾茅庐”?本质原因还是因为他们二人政见不同,且诸葛亮又不是甘当幕后助手的主,这对于一代雄主曹操而言,岂能忍?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12 19: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